近日,在科技部公布的2015年度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以下简称863计划) 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备选项目中,由密西根学院教师吴继刚为负责人的“用于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光学想干层析-光声双模态内窥成像技术”课题成功获选国家863计划青年科学家人才专题项目资助。该课题由密院教师吴继刚带领的生物光子学实验室、密院教师杨天带领的纳米光子学实验室、密院教师陈松良带领的光学影像实验室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医生姜立新团队合作申请。这是今年我校唯一一个863青年科学家项目,标志着我院应用基础研究水平进一步取得突破。

无标题4该课题研究技术路线图

据了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的血管阻塞和血栓约占人类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原因的 50%。近年来影像学尤其是介入血管的内窥技术使其早期诊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现有任何单一技术都无法全面观测易破裂斑块的三个主要特征,即薄纤维帽、其下的脂核、及巨噬细胞的活动。作为2013 年筹建的“多模态生物成像和传感” 上海交大-密西根大学联合实验室的首个攻关方向,该项目旨在研究 OCT-光声成像集成的内窥探头及其系统控制与信号处理的设计和实现,全面观测易破裂斑块,并通过与上海交大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合作开展 OCT-光声双模态成像与传统内窥超声成像的对比研究,进行临床应用转化的论证与准备。

无标题3课题研究团队(左起:吴继刚、杨天、陈松良)

为培养和造就一批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全球视野和竞争力的35岁以下的青年人才,储备人才后备力量,科技部从2013年起在863计划生物医药领域首次设立“青年科学家专题”,申请内容要求聚焦生物与医药技术领域的国际前沿,以掌握国际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以生命科学、人口健康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共性需求为牵引,发展具有引领性的生物与医药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型和新工具。“用于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光学想干层析-光声双模态内窥成像技术”课题的研究成果将对动脉粥样硬化易破裂斑块的早期观测技术提供依据和支持,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应用于临床可望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破裂所导致血管阻塞和血栓的发生、减少相关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极大地节省医疗费用、与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863青年科学家专题项目今年第一轮共收到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企业的1200余份申请,经过第一轮专家匿名评审,二轮远程视频答辩评审和三轮实施论证方案答辩评审,最终根据答辩专家的评分成绩择优支持了约50位申请者。
背景介绍
吴继刚,现任上海密西根学院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物理系2001年本科毕业,2004年硕士毕业,于2008年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博士,之后留校任博士后学者和研究工程师,2011年加入上海密西根学院。多年来从事生物医学光学成像及生物光子学领域的研究,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23篇学术论文,拥有7个国内外专利。曾担任多个相关国际杂志的审稿人。
生物光子学实验室网站链接
生物光子学实验室致力于新型生物医学光学成像方法的研发,并探索其在生物研究和医疗诊断方面的应用。与其他生物医学成像技术相比,光学成像方法具有无损伤,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等特点。实验室目前的研究包括基于小孔和聚焦点阵列的扫描显微技术以及基于干涉仪的成像技术。我们致力于开发新方法以克服传统显微镜成像方法的一些缺点,包括视场范围、分辨率和灵敏度等。我们技术的优势将使其有可能被应用于癌症诊断等医疗健康重要领域。
纳米光子学实验室网站链接
纳米加工工艺,高精度表征手段及大规模数值仿真技术促进了纳米结构的实现,在这里光子的传播和限制都是被人工控制的,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的幅度,精度以及效率都被大大提高了。杨教授的研究组致力于制造创新型的纳米光子学器件,它们将给信息处理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提供高效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以及使前所未有的生物医学应用成为可能。
光学影像实验室网站链接
密西根学院的光学影像实验室主要发展光声影像系统。我们透过光学感测方式来侦测超声信号。相较于传统使用压电换能器的方式,光学感测有助于提高光声影像的分辨率与信噪比。除此之外,光学感测器的小尺寸符合制作微型内窥镜的需求。这些光学感测器可利用成熟的微纳米加工技术来制造。我们预期这样的光声影像系统能提高诊断精确度,而光学超声探测器也能开启其他超声波相关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