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珺懿

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以下简称“密院”)2011届本科校友,2017年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计算机系获得博士学位,现为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语言学系助理教授, 从事计算语言学和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研究,科研方向侧重于文本生成、语言语用学以及社交媒体中的话语处理。学术论文在ACL、EMNLP、AAAI等国际顶级会议发表,并获得 FSE 2019 ACM SIGSOFT 杰出论文奖,COLING 2018 Area Chair Favorite论文,以及 SIGDIAL 2016 的最佳论文提名。

为什么选择进入高校担任教职工作?

对我个人而言主要有两个原因吧。

首先是学术界可以探索的课题相当广泛并且自由。

这一点我受我的博士导师Ani Nenkova影响很大,她对我的兴趣都非常支持,哪怕有时候我思考的问题并不是业界最主流的导向。学术界相对来说可能对长线、无功利的研究更友好,例如有些课题经过几年的累积才能做出比较完整的贡献。另外,我的兴趣比较跨领域,比如有些课题需要和心理学、社会学或者医学专家合作,个人体会在学术界这些合作发生得很自然,能够学到的东西非常多。

第二个原因,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我在密院和宾大就读期间做过助教,也带过一些本科生做科研,觉得自己热爱教师这份职业,无论是在教室里讲课,还是在科研上培养学生。

当时在密院就读期间有什么对自己走上科研道路有帮助或者影响的地方?

我在密院主要度过了大一大二两年,之后参加了密院和密西根大学的双学位项目。个人觉得大一大二是非常重要的;

刚进大学的时候自己并不了解什么是科研,而密院提供了非常前沿的平台让自己能够去思考,去探索一些科研的领地。

首先密院的很多课程,比如工程导论、计算机导论,都是以项目为主。其次,密院投入了很多资源让学生接触到更前沿的思考方式,例如成立了创新实验室,开设了一些兴趣课程(当时参加过Horst Hohberger教授的Perturbation Theory课程)等等。正是这些潜移默化让我在大三的时候自发地与密西根大学的教授们讨论可参与的科研项目,并且开始了科研方面的探索。

对于未来想要继续学术、科研道路的学弟学妹来说有什么建议?

我的建议是,兴趣与坚持。学术道路很自由,可以选择自己的课题、教的课程、工作的时间甚至地点。但是与此同时,科研工作很辛苦,很多项目都需要长年累月的耐心坚持。

比如,虽然神经网络现在很流行,但是做科研的时侯需要耐心看很久以来的数据,自己对数据进行标注,对系统输出进行人工分析等等,这样才能对问题有更好的理解,做出更好的系统。另外,做科研也要习惯于被拒绝。我记得自己的第一篇论文曾经被同行评审拒绝过三次;现在被拒绝也是常事。科研有时候是孤独的,因为你的课题是你自己的,你相信的东西一开始未必能说服别人来支持你。所以,兴趣与坚持是非常关键的两点。

对即将进入密院的准学弟学妹有什么寄语?

高校、科研职位看重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能不能清晰地将想法表达出来的能力。在此,非常感谢密院,我的今天离不开密院的栽培。正因为当时选择了密院,才接触了世界前沿的培养模式和思维方式,建立了开阔的视野。预祝各位学弟学妹在密院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为未来开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