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白描:沈逸凡,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2018级本科生,高中就读于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2018年、2019年吴炯孙洁英才奖学金、2020年程氏家族奖学金获得者,2019-2020学年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学生干部获得者。目前正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参加双学位项目,攻读工业与运筹工程专业学位。

入学密院后的三年来,面对广阔的选择空间与快节奏的生活与学业,我获得过认可与鼓励,也曾陷入迷惘与自我否定的旋涡。至今,我仍然愿意去摸索,去尝试,去找寻属于自己的热爱。

机遇与选择

初次了解密院的契机是高三寒假前的密院宣讲会,学院全英文教学环境、优秀的师资力量和“超长寒假”深深吸引了我。高考后填写综合评价志愿时,我将密院作为首选,最终如愿以偿,加入密院。

入学密院伊始,早八的数学分析、计算机导论教授的法式英语、需要与教授积极交流的英语写作课等等,一切都很新鲜,需要努力去适应。尽管感觉有点累,每天就寝时,心里还是会默默期待着新一天的到来。

对我来说,贯穿密院生活的关键词,便是自由与选择。从课业规划(如选择数学分析还是高等数学,先修工程导论还是计算机导论)到参加哪个学生组织,学院都赋予了我们较高的自由和选择权。由于疫情原因,密院为参加双学位项目的学生提供了在交大上网课的机会,大三学年,我在远程上课的同时,也学习了电子电路,旁听了算法导论,并选修了Manuel Charlemagne教授的摄影课。三年来,生活并没有因为对周围环境和人事的熟悉而变得枯燥无味,我每天仍然会期待新一天的到来。

沈逸凡与学院摄影课上的老师和同学们

师长与朋友

在密院,我最珍视的则是与师长、朋友和同学交流的机会。大二秋季,我加入密院写作中心,作为写作顾问为同学们提供写作指导。在与同学们讨论文章构思的过程中,我也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同时,在担任工程导论和中国研究导论等课程的助教时,我有机会参与部分课程安排与设计,而在与授课教师的沟通交流中,我也更加体会到教授们在课程准备方面的用心。此外,我也加入了密缘人访谈组,有幸参与并访谈了为密院做出重大贡献的James Holloway教授和张申生副院长,了解了许多建院之初的故事,获益匪浅。

密缘人采访团队与James Holloway教授

在学生会的任职经历于我而言也是一段非常宝贵的时光。大一秋季学期,我作为学生会技术部志愿者参与组织、筹备机械键盘DIY等活动。大一夏季成为部长后,我开始思考如何在丰富同学们课余生活的同时又能介绍实用的技术,推出征文活动,动员身边的同学来撰写一些生动而实用的文章。同时,我也有机会与第十四届学生会主席团和部长团一起筹划各类活动,如新生报道日、学代会筹备等,这些经历都为我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回忆。

沈逸凡与技术部部员在机械键盘DIY Workshop活动后的合照

学院国际化的平台与交流项目也给我提供了在交大就可以结识很多新朋友的机会。在2019年夏季学期和秋季学期,我报名参加了国际项目办公室的buddy项目,帮助短期交换的国际学生适应在交大的生活。与来自慕尼黑的哥哥聊柏林的天气,用磕磕巴巴的英语翻译玉兰苑的菜单,陪伴buddy办理银行卡和手机卡,我第一次有机会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同龄人骄傲地介绍我所生活的城市、校园与日常生活。

沈逸凡带领夏季学期交换生熟悉交大校园

冬季与远方

密院的冬季游学项目也为我们提供了扩展国际视野的机会。在2019年初与2020年初,我参加了学院的冬季项目并分别前往柏林工业大学和日本立命馆大学游学,学习德语与日语。对我而言,学习一门语言也是了解另一个国家文化、艺术和历史的绝佳机会。从最基础的德语字母发音和日语五十音学起,到逐渐认识更多的单词,掌握一些日常对话,甚至能用简单的语句和当地人进行交流,每一天都能获得崭新而富有挑战的体验。

沈逸凡与柏林工业大学语言类项目自由行小组的同伴们

柏林工业大学语言项目课程只有半天,其余时间都可以自行规划。在课余,我和同伴们走遍了柏林的大街小巷,有时是去听一场交响乐,有时是去参观一家博物馆,有时只是漫无目的散步,日子过得十分惬意。在立命馆大学的语言类项目中,课程设置更为丰富一些,上午有文化活动,如制作陶艺、体验坐禅等,下午则是语言项目的学习。一个月的时光转瞬即逝,但更多独特的回忆早已铭记在心。

沈逸凡与参加立命馆冬季项目的同学和立命馆校方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