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白描:

宁欣,上海交通大学浦江国际学院2022级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本科生,来自上海,高中毕业于上海市大同中学。现任22级F2237008班班长、23级F2337008班小班、ECE2160J(信号与系统)助教,ECE2300J(电磁学)助教,并曾担任2024夏季交换生伙伴。在校期间,她以优异的学业表现和扎实的科研能力,连续获得2022-2023及2023-2024学年本科生优秀奖学金、2024年“五四评优”优秀团员,2024年吴炯孙洁腾飞奖学金以及2025年吴炯孙洁卓越奖学金。目前,她已成功获得本院直博资格,加入了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荣誉博士计划”,在AI与电路协同设计的前沿领域继续深造。

在学院的求学时光,对宁欣而言,是一段从关注自我到融入集体的成长历程。从班级事务的组织协调,到新生引导的耐心细致,再到课程辅导的教学相长,每一次担当都是历练,每一份付出都在积淀。学院开放包容的环境,让她深刻理解到个人的价值不仅在于自身的优秀,更在于能够为集体创造价值、为他人带来温暖。

 

01 高效学习:在取舍间抓住知识核

初入学院,和许多同学一样,宁欣被繁重的课程压力包围。密集的课程安排、自由化的教学模式让她有些措手不及。起初,她沿用高中学习方法,逐字逐句精读教材、整理详尽笔记、反复演练习题。这套在应试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大一第一学期却遭遇困境。面对全英文授课、快节奏教学以及需要深度理解的工程概念,她投入大量时间,却只在知识表面徘徊,难以触及核心。

发现问题后,她迅速调整策略。每次课前,先梳理知识框架,明确学习方向;课上,专注核心概念,紧跟老师思路;课后,通过思维导图串联重点,强化知识体系。这一方法让她学习效率大幅提升,多门核心课程取得了不错成绩,大三学年更是取得满绩。

此外,宁欣善于利用学院的优质资源。在教授的答疑时间(Office Hour),常能看到她与教授探讨问题的身影;小组讨论中,她总能将复杂问题拆解清晰。“学会提问比记住答案更重要”,这是她常说的话。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让她在算法与硬件领域打下坚实基础,更培养了她在交叉学科中快速把握关键的能力。

 

02 服务集体:在多元角色中传递价值

如果说学业是一场需要沉潜的独行,那么学生工作便是一曲需要默契的共舞。作为班长及下一届的小班,宁欣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领导哲学——她从不将自己视为简单的任务分配者,而是团队中的“催化剂”与“粘合剂”。她组织和参与了许多学生活动,它们的意义远不止于丰富个人经历或充实简历。这些经历本质上是一种深刻的社会实践,是对个人能力与团队价值的再发现。每一次活动的筹备与执行,都是对复杂现实问题的微缩演练——如何在有限资源下达成最优解,如何协调多元个体的不同诉求,如何在不确定中保持团队的凝聚力与执行力。

宁欣(前排左三)组织2208班第一次班会

宁欣(前排左二)和2308班合影

她的担当精神也自然延续到了助教工作中。在担任电磁学和信号与系统两门课程的助教时,她敏锐地发现许多同学的困惑并非源于题目难度,而是对基础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于是,她在复习课上创新教学方法,不再简单重复课本内容,而是通过构建知识模型、绘制概念图谱等方式,帮助同学们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

她特别注重将抽象的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在讲解电磁场理论时,她会引入光学里的实际案例;在解析信号处理概念时,她会展示其在音频、图像处理中的具体应用。这种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同学们的广泛好评。随着课程推进,参加复习课的同学越来越多,课后提问讨论也愈发深入。看到同学们突破学习瓶颈,眼中露出豁然开朗的神情,她觉得这份成就感远超任何荣誉。

作为交换生伙伴,宁欣更成为了连接中西的文化使者。她不仅带领国际生熟悉校园环境,更用心设计了一系列文化体验活动。她会耐心解释小笼包的食用礼仪,演示中国茶道的冲泡技巧,还会组织中外学生共同参与传统文化工作坊。

宁欣与交换生伙伴合影

通过这些多元的角色体验,宁欣逐渐领悟到:优秀不仅体现在个人成就的高度,更体现在能够带动他人共同成长的影响力。这份认知让她在专业学习之外,找到了人生更丰富的价值维度。

 

03 科研探索:在交叉路口坚定前行

大二那年,在交大的第46届交大PRP的课程项目中,宁欣第一次意识到硬件与软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优化空间。“为什么不能让AI来帮我们设计更好的电路呢?”这个想法像一颗种子,在她心中生根发芽。

加入钱炜慷教授课题组后,她开始深入研究“AI for EDA”这一前沿方向。最初几个月,她常常在实验室待到深夜,对着复杂的电路图和各种算法模型反复推敲。“有时候一个参数的调整就能让结果天差地别,这种精妙的感觉很让人着迷。”她的执着最终换来了突破——参与的研究成果被顶级会议接收,她也因此获得了直博资格。

宁欣所参与的AAAI论文成果

选择加入“致远荣誉博士计划”,对她而言是水到渠成的决定。“我希望能在AI与电路协同优化的方向上走得更远,做出真正有影响力的工作。”谈及未来,她十分坚定,“就像拼图一样,我想成为连接两个领域的那块关键版块。”

宁欣参加学术论坛研讨会

从最初在学业中摸索方法,到在学生工作中找到服务他人的快乐,再到最终确定自己的科研方向,宁欣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从容。在她看来,成长不是在每个方面都做到完美,而是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并擅长的领域,然后全力以赴。这些经历塑造了她谦和而坚韧的品格,培养了她在团队中发挥引领、在协作中实现共赢的能力。这些在校园里积累的宝贵财富,将伴随她走向更远的未来,在更广阔的人生舞台上绽放独特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