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白描:吴浩洋,上海交通大学浦江国际学院2023级机械工程专业本科生,来自北京,高中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就读期间曾获2023-2024学年唐君远奖学金,2023-2024学年本科生国家奖学金、2023-2024学年吴炯孙洁阳光奖学金、2023-2024学年上海交通大学A等优秀奖学金等荣誉。曾任学院Advising Center干事、招生办公室助管,学术写作(VY100)、编程与数据结构入门(VE280)、数据结构与算法(VE281)等课程助教。目前正在密西根大学参加本科双学位项目,攻读计算机科学专业。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这句源自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的名言,是吴浩洋生命中熠熠生辉的座右铭。两年前,他心怀对国际化教育的向往和对更丰富资源的期待,步入了浦江国际学院。如今,在这个赋予无限可能的舞台上,他得以自由地勾勒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清泉,也在与众多优秀同窗的交流中,不断获得灵感和启迪。
一、挑战自我,不设边界
吴浩洋在学院感恩日活动中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初入学院时,面对琳琅满目的课程,吴浩洋怀着筑牢编程基础的决心,毅然选择了进阶计算机导论(VG151)这门以高强度著称的硬核课程。作为一名编程初学者,庞大的代码量曾一度让他倍感压力,其他课程的重负与大学生活的纷繁琐碎,也一度使他陷入迷茫与挣扎。曾经,他也歌颂过自己的“苦难”,为每一个熬至深夜的学习时刻而自我感动;然而随着学期的推进,他逐渐意识到,一味地疲于奔命,并不能真正换来高效的学习产出。
面对挑战,吴浩洋迅速调整策略,沉着应对。他开始反思——与其在精力耗尽时仍对一段代码“誓不罢休”,不如停下来,合理分配时间处理其他任务。怎样用更少时间做更多事、如何实现真正的高效并行,成为他不断追问自己的命题。
在吴浩洋看来,每门课程的学习,都像是在构建一个庞大的树状知识图。上课、复习、练习——本质上都是在建立和强化枝干之间的联结。有时,老师的一句话、一道巧妙的课后题,甚至需要他将整棵树推倒重建。正是在这种不断自我审视与结构重塑的过程中,他不仅显著提升了时间管理与多任务处理能力,更逐步建立起一套真正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模式。凭借这一模式,吴浩洋在大一、大二所有专业课程中均取得A或A+的优异成绩,为他在学术领域的持续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视觉启蒙,笃行致远
在学习VG151课程的过程中,吴浩洋逐渐对计算机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在计算机科学的众多领域里,计算机视觉所肩负的“让机器看见”这一使命,尤其令他着迷。于是,他选择加入学院班雨桐教授的课题组,在班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专注于手术场景中的长视频理解研究。
科研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先后两次遭遇重大方向性挫折:一次因无法解释的梯度爆炸而停滞,另一次因消融实验结果难以阐释而陷入困境。然而,在班老师的悉心指导与合作者的支持下,他坚持反复调试、试错与反思,最终迎来转机,成功提出HID-SSM模型。该模型能够有效融合长视频中的局部细节与全局时序依赖,在手术阶段识别任务中取得显著性能提升。基于这一成果,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了论文《Holistic Surgical Phase Recognition with Hierarchical Input Dependent State Space Models》(基于分层输入相关状态空间模型的整体手术阶段识别),并提交至IEEE TMI期刊审稿。
这段从迷茫到突破的宝贵经历,让他深切体会到科研工作中欣喜与困惑交织的复杂感受,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学术研究的信念。这段科研训练不仅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也帮助他获得了密西根大学教授的橄榄枝。他选择加入密大Dmitry Berenson教授领导的ARM实验室,进一步探索计算机视觉与机器人学习交叉领域的研究。
三、受助于人,回馈于众
在成长的过程中,吴浩洋在学业和规划方面曾多次受益于学长学姐和老师们的无私帮助。心怀感激的他,始终希望能够将这份温暖与支持持续传递,回馈集体、助力他人。
在过去一年中,吴浩洋先后担任VY100、VE280和VE281等课程的助教,并深刻体会到“教学相长”的真实含义。他在帮助他人厘清知识脉络的同时,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自己对专业内容的理解。

吴浩洋参与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在北京的招生工作
吴浩洋在学院举办的北京新生交流座谈会上分享经验
除了助教工作,吴浩洋也积极投身学院的学生服务工作。2024年,他加入学院招生团队,担任招生代表,多次参与线下招生咨询与宣讲工作,耐心为考生及家长介绍学院的培养理念与学术资源,分享自己在学院这一成长平台所获得的众多机遇。同时,作为学院学业指导中心的成员,吴浩洋积极参与新生选课工作坊和双学位申请指导活动,系统分享选课策略与申请经验,并在Piazza在线论坛中担任答疑工作。
四、拥抱世界,筑梦远航
学院丰富多元的国际交流机会让吴浩洋的脚步迈向了世界各地。无论是密西根大学的双学位项目,还是牛津大学与柏林工业大学的短期游学项目,这些宝贵的海外经历不仅拓宽了他的国际视野,更坚定了他投身全球性议题的决心。

吴浩洋(左二)在参加牛津大学短期游学项目期间与师生们聚餐
吴浩洋(后排左一)在柏林工业大学参加冬季游学项目
人生之路,始于热爱,成于坚持,终在回馈。吴浩洋始终相信,真正的成长来自于对未知世界的持续探索,和师友同行者的照亮与鼓舞。他愿继续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对知识的敬畏,求知若饥,虚心若愚。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以技术为舟、以理想为帆,奔向一个更具智慧与温度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