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ESWEEK 2025国际嵌入式系统周上,由上海交通大学浦江国际学院研究生倪银晨、朱嘉策、蔡幸哲共同开发的开源仿真工具RTHeter,在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竞赛(ESSC) 中荣获第三名。ESWEEK是嵌入式系统领域的顶级国际学术会议,其举办的软件竞赛旨在评选和展示全球范围内在嵌入式系统软件工具开发方面的创新成果。三位同学均来自学院副教授邹桉课题组。

随着AI应用的普及,复杂的异构计算架构已成为处理海量计算的关键。然而,系统架构的日益复杂也为满足任务的严格实时性带来了巨大挑战。 针对当前异构处理器实时调度研究缺乏敏捷、灵活仿真工具的痛点,“RTHeter —— 异构架构实时调度仿真平台”软件应运而生。它是一个全面的分层仿真平台,支持在灵活可配的异构计算架构上,对并行任务、依赖任务等多种复杂任务模型进行实时调度仿真与评估。该工具极大地降低了系统设计与评估的成本,为探索全新的调度策略与优化异构架构设计提供了强大助力。

倪银晨就软件进行线上展示

蔡幸哲(左一)在颁奖现场

学子介绍

倪银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4级硕士生

研究方向为异构平台实时计算与调度,相关研究成果在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等期刊和Real-Time and Embedded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Symposium,Design, Automation and Test in Europe Conference 等领域内旗舰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

朱嘉策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24级博士生

研究方向为大语言模型的高效推理和系统优化,相关研究成果在Design, Automation and Test in Europe Conference 等领域内旗舰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

蔡幸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5级硕士生

来自马来西亚,研究方向为大语言模型的系统优化,曾在Intel担任芯片产品工程师。

指导教师

邹桉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

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人工智能硬件加速与低功耗设计。近年来,邹桉教授课题组在异构计算平台的实时调度、人工智能算法的轻量化设计与硬件加速、以及微秒级处理器功耗管理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相关研究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Aided Design of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Systems、ACM/IEEE Design Automation Conference (DAC)、IEEE Real-Time Systems Symposium (RTSS) 等嵌入式系统与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顶级期刊与会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