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第三期“龙宾大讲坛”在龙宾楼300号中集报告厅如期举行。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电气与计算机工程教授、研究中心与平台协理副校长、嵌入式系统实验室(ESL)主任David Atienza担任主讲嘉宾,围绕“人工智能是可持续计算破局之道”这一前沿主题展开深度分享。学院学术事务副院长孔令逊、副书记申岩峰、长聘副教授钱炜慷以及来自校内各个学院的师生参与了本次讲坛。

孔令逊主持讲坛并致辞。他首先代表学院热烈欢迎并诚挚感谢Atienza教授,并表示“龙宾大讲坛”作为学院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致力于推动学科交叉与国际合作的核心目标,并勉励师生善用此平台与国际顶尖学者深入交流。随后,钱炜慷系统介绍了Atienza教授在高能效计算系统设计、AI及可持续计算领域的卓越成就与深远影响。

Atienza教授在讲座中指出,异构多处理器片上系统(MPSoC)服务器和数据中心是支撑人工智能(AI)特别是复杂机器学习(ML)及生成式AI等计算与内存密集型云应用的关键。然而,在公共云系统中整合多个AI/ML服务虽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却也引发了作为“黑盒”执行的服务间对有限资源的激烈竞争,导致过度配置风险。他强调,在计算需求激增的AI时代,开发新技术以实现可持续未来刻不容缓。

本次讲座中,Atienza教授主张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特别是深度学习)的创新技术,破解服务器与数据中心实现精确性能预测和运行时资源优化的难题,并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云MPSoC架构的设计与运营模式。他系统介绍了其团队开发的多种鲁棒的机器学习方法,用于识别运行中应用类型,并预测云应用的性能水平,从而优化数据中心的资源分配。这些机器学习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而为基于MPSoC的云服务器和机架提供动态电压频率调整(DVFS)的最佳调谐点,在满足性能约束下最大化能效。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作为EPFL CompuSapien及HeatingBits项目的成果,Atienza教授展示了下一代可持续数据中心设计如何结合深度学习工作负载分析、创新的3D MPSoC堆叠架构及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AI工作负载产生的废热。他还探讨了如何客观建模新设计的可持续性(性能、能源足迹、碳排放、成本),以寻求最优帕累托权衡点。

David Atienza教授学术成就斐然。他现任EPFL协理副校长及嵌入式系统实验室主任,曾任EPFL EcoCloud可持续计算中心科学主任。其研究聚焦高性能MPSoC架构、低功耗边缘AI系统,以及面向众核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的架构与热感知设计。他合著论文400余篇、书籍两部,拥有14项授权专利。Atienza教授曾担任欧洲设计、自动化与测试会议(DATE)大会主席和程序主席,现任《IEEE计算机辅助设计汇刊》和《ACM计算综述》主编。他荣膺CODES+ISSS 2024时间检验最佳论文奖、ICCAD 2020十年回顾最具影响力论文奖、2018年DAC 40岁以下创新者奖,并获得欧洲研究理事会(ERC)整合者基金资助。他是IEEE会士和ACM会士,曾担任IEEE电子设计自动化委员会(CEDA)主席及欧洲电子设计自动化协会(EDAA)主席,其学术领导力与影响力享誉全球。

交流环节由钱炜慷主持。师生们就AI资源竞争的具体解决方案、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在实际部署中的鲁棒性、废热利用技术产业化挑战、可持续性建模的量化指标等前沿问题,与Atienza教授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

孔令逊代表学院向Atienza教授颁发了“龙宾大讲坛”感谢状和纪念照片,以感谢他对于密西根学院学术事业的支持。

参与活动师生合影留念

孔令逊在总结发言中强调,学院始终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为使命,此次讲坛为师生洞悉可持续计算前沿提供了绝佳平台。他回顾道,继首期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Karl Henrik Johansson聚焦智能交通变革、第二期欧洲科学院院士韩清龙解读事件驱动控制新突破后,本期EPFL的Atienza教授关于AI赋能可持续计算的深刻洞见,再次彰显了“龙宾大讲坛”汇聚全球智慧、引领学科交叉创新、深化国际学术合作的核心价值。未来,学院将持续邀请更多国际顶尖学者做客“龙宾大讲坛”,为师生开拓学术视野、激发科研灵感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