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白描:王瑞琪,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以下简称“密院”)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2021级本科生,来自山西,高中毕业于山西省太原新希望双语学校。本科期间曾获本科生国家奖学金、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优秀奖学金、冯桐笙奖学金,三好学生和优秀团员,密院吴炯孙洁奖学金、俞黎明奖学金等荣誉,曾任密院学生会外联部部长、2205班新生小班、学生宿舍D21楼长、化学实验助教、逻辑设计导论助教等职。即将赴香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在感恩中积蓄前行力量

选择从交大工科试验班平台分流进入密院的王瑞琪,在大学生活伊始并未对未来形成一个清晰的规划。对比身边许多在学业上游刃有余,并开始向不同方向探索的同学,仅仅应对专业课程内容就花费许多精力的王瑞琪不免感到挫败。在这段迷茫的时光,给予她莫大鼓舞的是一份来自学院的奖学金。密院奖学金评选制度多维,类别多样,并不是以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报着试一试的心态,王瑞琪提交了申请,在经过一系列评审、答辩过后,她获得吴炯孙洁阳光奖学金。这份来自学院的肯定极大地提升了王瑞琪的自信,也成为她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的动力来源。

王瑞琪(右三)在学院奖学金颁奖典礼上

在密院,奖学金颁奖典礼总是与感恩日同时举行,在与各位奖学金捐赠者和获奖人的交流活动中,王瑞琪收获了许多来自前辈的鼓励和宝贵的经验分享,这启发了她找寻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节奏。在之后的三年里,她始终保持昂扬的态度,刻苦学习,成绩不断进步,收获了一系列奖学金、三好学生和优秀团员等荣誉。

在多元角色中收获成长

在繁忙的课内学习之余,王瑞琪热衷于尝试体验人生新角色,丰盈自己的大学生活。于她而言,密院丰富的学生组织和社团活动恰似一片沃土,为自身提供了成长的机遇与平台。在这里,她收获了人生中许多个 “第一次”。

作为外联部部长,参与“密院小铺”的运营,第一次尝试周边文创的设计工作,第一次在交大人节摆摊宣传,第一次组织策划跨院系的交流活动……在学院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她和外联部同学们一起,合作设计推出学院蓝虎周边文创十余款,产品类型多样,涵盖日常学习生活不同方面,深受老师同学们的喜爱。

王瑞琪(右)参与“密院小铺”线下摆摊活动

王瑞琪(前排右一)参与“繁星周”院系学生会线下评选展示活动

作为支教团成员,第一次来到偏远地区的校园与当地师生同吃同住,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从零开始备课……她先后两次参加湖南阳加中学和湖州南浔思进小学的支教活动,为那里的孩子带去富有趣味的趣味课程,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希望能为他们留下一些回忆,一些人生的另一种可能与希望。

王瑞琪在湖州南浔思进小学上写作课

作为新生小班,第一次组织班会,第一次作为学姐分享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设身处地,结合自己入学时曾遇到的问题,她整理了常用网站及工具平台集合、课程学分修习介绍等文档,在班会上分享,让学弟学妹们更快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

王瑞琪(第一排左二)作为新生小班参加班级破冰会

作为课程助教,第一次走上讲台开设习题课,第一次在龙宾楼加班批改试卷……本科四年期间,她先后担任四门学院课程的助教,带着对课程的热爱,积极回应同学们的疑问,努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每一个概念。

对王瑞琪而言,这些经历组成了她难忘的大学生活记忆,见证了她在不同角色下的成长,成为了她人生长河中醒目的锚点,弥足珍贵。

蔓蔓日荣,早开者荣,晚开者亦荣

回望大学四年,王瑞琪也曾陷入“自己似乎总在重要关键节点慢了一步”的焦虑之中,为充满不确定的未来感到迷茫。但幸运的是,在这些“灰暗时刻”,始终有来自学院老师和学长学姐的指引和帮助。在这里,珍贵的经验、方法总是在一次次无私的帮助中被传递,让密院成为她心目中一个温暖的港湾。

在交大和密院学习与成长的四年间,王瑞琪也逐渐意识到,人生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能够迅速找寻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为之努力固然是一件好事,但也不必因此对自己过分苛责。“蔓蔓日荣,早开者荣,晚开者亦荣。” 真正的人生算法从不设置年龄阈值,也不只存在唯一路径。未来,她将带着信心与勇气,作答独属于自己的人生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