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gyu-banner
6月14日,“2014年美国工程教育学会国际论坛”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市举行。密西根学院大二学生张广宇发表论文“面向中国的工程伦理:中国的课程缺失及案例研究”(Orienting Engineering Ethics in terms of China: Curricula Shortcomings and Case Studies on China),并在会上进行演讲。论文与导师Rockwell Clancy博士合作完成。

该论文是“上海交通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的研究成果,并已升级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目的是完善国内工程教育的课程体系,增强工程师伦理意识,提升公众安全。

目前,工程的伦理和社会层面的教育在中国的核心工程课程体系中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工程伦理课程的教材往往是由国外直接引进,在工程伦理和社会层面的理论框架也建基于西方价值观。中国学生如果对依托于西方价值观、探究伦理与社会意义的核心课程概念与准则理解不到位,也很难以真正认识到工程师所具备的保障社会安全的责任——在这方面,密西根学院是个例外。为了弥补在东西方文化与课程体系上的空隙,张广宇和Clancy博士的项目对中国工程的案例进行探讨和研究,该成果将应用到工程伦理课程教学中。

该研究强调社会特定的价值观和国情对中国工程特性的影响,解决中国学生在理解为西方价值观所设计、由西方价值观所引导的学习材料中遇到的困难。例如:他们在研究中大量关注了工程环境下公共利益与共同责任的本性,以及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权衡高速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工程伦理与社会维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该研究成果旨在促进中国工科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将公众安全放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地位。

engineering ethics group

该项目团队成员

更多阅读:

张广宇:面向中国价值观下的工程伦理

工程伦理是一套指导、监测、论证工程和工程师是否合乎伦理规范的道德评定系统,目的在于系统性地评价工程中政治性、社会性、伦理性等不可量化的重要因素。
工程的社会性与伦理性在中国价值观下,赋予了工程丰富内涵。随着当代中国的飞速发展,工程伦理的多角度与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国内尚不具备完善的建基于中国价值观下的工程伦理课程体系。在当今国际化视野下,工程的国际合作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工程伦理提出了更高诉求,工程伦理的社会责任维度是经久不衰的议题。
(6月14日,“2014年美国工程教育学会国际论坛”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市举行。张广宇发表论文“面向中国的工程伦理:中国的课程缺失及案例研究”(Orienting Engineering Ethics in terms of China: Curricula Shortcomings and Case Studies on China),并在会上进行演讲。论文为与导师Rockwell Clancy博士合作完成,是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成果。)
中国价值观的涵义:工程的社会性与伦理性
当今的人类社会与工程息息相关,工程技术直接为人类带来重大改善和便利,而随着工程渗透入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工程更是具有深刻的社会性与论理性。分析中国价值观,是理解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下、工程所具有的特定的社会与伦理维度。
国内重大工程项目具有深远的社会与政治影响。比如“三峡大坝”工程、“西气东输”项目和高铁的建设,于公众于社会都不仅仅是获取能源或交通运输的手段,在国家形象和文化象征方面都有重大意义。工程被社会内化,工程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工程建设树立巩固了政府的公众形象。工程伦理正是一套指导、监测、论证工程和工程师是否合乎伦理规范的道德评定系统,目的在于系统性地评价工程中政治性、社会性、伦理性等不可量化的重要因素。
工程受社会价值观的左右。中国的现实国情,如飞速发展、人口规模、地理多元化,是工程设计建设中考量的重心;中国独特的思想体系,如儒家、道家、马克思主义,是工程的社会维度和伦理讨论的焦点。关注价值观的变化、国家发展中的重大事件,是理解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基础。
工程伦理的凸显:当代中国工程发展与公众安全
改革开放后,中国比任何历史上的人类社会发展得更快。近日,公众安全日益成为政府政策和国人关注的焦点。而随着工程学渗入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工程师一直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因此,提高中国工程师的道德实践参与和公共安全意识,具有重大意义。
工程伦理的宏观目标是提升全社会的福利。于工程本身而言,可涉及社会责任、环境保护、地区差异、利益相关者影响、工程红利等很多议题,但各议题都不偏离保障公众安全、社会福利等基本准则;于工程师个人而言,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详细的纳入法律的工程伦理守则,既崇尚工程师遵守既定的伦理规范,也鼓励个体积极维护正义。
中国的产品融入了各国人民的生活,中国的工业带动了世界经济,中国的工程投标走向了世界。“青藏高铁”是中国铁路工程的里程碑,技术上成功应对了高原特有的环境劣势,伦理方面则将生态环境的保护、人文地理的关怀置入了每一处设计细节。国际上,多家大型国有工程建设承包集团已在国际工程承包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承包了多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国际化下不同文化间的工程合作,工程伦理又遇到了新的、复杂的理解与融合问题。
中国价值观的强调:国内工程伦理教育的现状与缺失
在美国和西欧的大部分国家,工程伦理的标准设定主要由各行业学会设定,且制定完善的规则、纳入了法律评判体系。成熟的工程伦理教育已是日常工程课程体系的一部分。
目前,工程的伦理和社会层面的教育在中国的核心工程课程体系中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工程伦理课程的教材往往是由国外直接引进,在工程伦理和社会层面的理论框架也建基于西方价值观。中国学生如果对依托于西方价值观、探究伦理与社会意义的核心课程概念与准则理解不到位,也很难以真正认识到工程师所具备的保障社会安全的责任——在这方面,密西根学院是个例外。为了弥补在东西方文化与课程体系上的空隙,张广宇和Clancy博士的项目对中国工程的案例进行探讨和研究,该成果将应用到工程伦理课程教学中。
该研究强调社会特定的价值观和国情对中国工程特性的影响,解决中国学生在理解为西方价值观所设计、由西方价值观所引导的学习材料中遇到的困难。例如:他们在研究中大量关注了工程环境下公共利益与共同责任的本性,以及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权衡高速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工程伦理与社会维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该研究成果旨在促进中国工科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将公众安全放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地位。
工程伦理的联系:社会责任、国际化与可持续发展
工程师不能只关注当下,更应当具备远见、关注工程对未来的影响,并肩负起教育大众了解工程收益与风险、承担风险的社会责任。面向中国价值观,进一步理解工程伦理,有助于工程师的行为与判断合乎伦理准则,从而合乎公众利益、保障社会安全。
在工程合作国际化、资源配置全球化的视角下,工程政策的制定涉及了国内外,包括了针对国民状况、及与其他政府和企业等外交实体的国际关系。处理此类问题使中国在全球视野中更进一步,在该过程中决策和行为合乎伦理准则便具有了国际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国内讨论工程发展与环境和谐的重要议题,即保障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持续科学地发展。在工程背景下,可持续发展不仅具有环境上的伦理意义,更在工程整体管理、战略决策、综合协调等更广的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