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名言

  • 为社会培养品学兼优的创新型工程人才是我教职工作中最为优先的使命,所有其他诉求和需求都必须为此无条件“让路”。
  • 世界一流大学必定要有世界一流的学生,特别是研究生。
  • 品学兼优、人格健全是教书育人的理念,以心传心、铺路架桥是教书育人的精神。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对一流人才培养和储备的需求更加迫切,也对新时代的大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上海交通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过程中,众多优秀教师代表正孜孜不倦地工作在人才培养的第一线,自觉践行着“师者教为先”的信念。在自身繁忙科研工作的同时,他们把学生的成长发展始终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致力于向社会输送具有国际一流学术水平和交流能力的优秀人才。在密西根学院师生们的眼里,马澄斌教授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代表。

从无到有,打造密院国际化系列课程

2008年8月,密西根学院建院伊始,马澄斌便加入学院,成为首批专任教师之一。他以时不我待的责任心克服了众多“从无到有”的困难,主动请缨了学院电工电子实验室的建设,协调了设备选型、厂家联系、价格商谈、设备招标、试验室布局、验收等全部环节,为电气类实验教学得以参照密西根大学课程教学要求开展奠定了重要的硬件基础。他承担了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全英文教学的筹划工作,包括电路、控制理论、信号与系统、机电控制、本科生毕业设计、与密西根大学工学院合作的国际毕业设计等。每年平均教授四门本科/研究生课程,近三年平均每年本科教学210课时,研究生教学48课时。在教学过程中他强调学术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结合,注重有效调动师生间的双向互动。通过自制实验套材和教学内容/方式的创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教学全过程,学习综合运用所学各项知识,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内在兴趣和动力。与此同时,作为学院首任本科生科创委员会主席,在科研起步的繁忙阶段,马澄斌投入了大量精力,前后指导了20余项密西根学院本科生校级/市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项目、PRP项目和特色实验项目,并负责学院本科生团队瑞萨超级MCU模型车大赛、上海交大新生机械创意大赛等学生竞赛的组织和技术指导工作。在他负责该项工作期间,密西根学院本科生科创活动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校内较高水平。

马澄斌(右三)在毕设项目展上

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试点,密西根学院率先实施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课程的改革,旨在培养学生在多学科融合的实际工程项目中融会贯通所学的各项工程知识。该毕业设计课程业已成为密西根学院具有代表性的品牌课程。马澄斌从该课程的初创阶段,即参与了教学规划和毕业生小组指导工作。从2015 年秋季学期起,他作为密西根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课程的责任教师,在企业项目征集、实施质量管控和学期末汇报展组织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繁重细致的工作。他充分发挥熟知领域内知名国内外企业的特点,为学院本科毕设课程不断引入新的优质社会资源。自2016年秋季学期起,密西根学院与密西根大学工学院启动了全球交叉学科毕业设计项目,旨在培养学生在跨文化、跨学科和实际工业背景下的团队协作和工程实践能力。马澄斌再次承担了该创新国际化毕业设计课程的筹划和指导工作。作为中方责任教师,他和中美师生一起,克服了时差、教学体系与文化差异、跨国公司内部协调等挑战,圆满地完成了学院推动毕业设计课程国际化的重要教学任务。

马澄斌(左一)与全球交叉学科毕业设计项目的中美师生在一起

师者教为先, 让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国际接轨

多年来,马澄斌始终把对研究生科研与国际交流能力的培养、学术素养和情操的锻炼、未来的发展始终放在一切工作和决策的首位,自觉地践行着“师者教为先”的信条。他把为社会培养具有高尚学术情操和独立人格的新一代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作为自己的最崇高使命,踏踏实实地为我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战略转变进程中关键的人才储备做出自己绵薄的贡献。他一直视研究生为自己的科研同事,和同学们形成了“亦师亦友”的良好互动,并不遗余力地继续指导已毕业研究生在职业规划上的长期发展。在与实验室研究生的日常交流和指导过程中,他注意在科研大方向上的把握,但是在实施细节上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激励,培养独立的人格和严谨的科学精神。他坚持实验室出资保证博士生每年参加一次领域内的高水平国际会议,硕士生在毕业前参加一次国际会议,以培养学生了解国际学术交流的规则与礼仪,开拓视野和体会作为一名研究人员的乐趣和人生价值。同时他还积极创造研究生和业界国内外顶尖公司合作的机会。通过和一流公司的定期交流,帮助同学们聚焦具有应用价值的高难度工程问题,培养踏实勤奋、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严谨工作精神和坚强意志。

马澄斌与自己的研究生科研团队

在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培养方面,马澄斌始终把引导同学从事原创性科研和对专业素养与人格情操的培养放在工作最为中心的位置。实验室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准达到国际团队同等水平,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普遍肯定。短短数年,他实验室团队的博士学生至今已在IEEE核心国际期刊与专业杂志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2 篇。目前已毕业的7 名博士生有4名(含1名国际留学生)经他介绍和鼓励在各自专业内国际一流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包括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和加拿大蒙特利尔综合理工大学。硕士毕业生也大多服务于我国代表性的高科技企业,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等,且“捷报频传”,已成为各公司创新产品研发方面的骨干技术人员。马澄斌指导的研究生中也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典型,囊获了校和学院级别的各类研究生奖项,其中包括2016年交大首届“十大学术之星”第一名获得者,现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的中国学生刘明;2020年交大优秀研究生毕业生(留学生)获得者,即将赴蒙特利尔综合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叙利亚学生Amro Alsabbagh。除了上述两位优秀中外学生代表之外,他的学生还获得了国家奖学金、优秀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科磊奖学金、德国KIT-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创业学院项目最佳创意奖,以及上海市优秀毕业生、校优秀毕业生称号等荣誉。2019年,实验室3名研究生的投稿在所属IEEE工业电子学会年会千余篇的国际论文中脱颖而出,荣获“学生与青年专家论文资助奖(Student & Young Professionals Paper Assistance)”。优异的科研成果和实验室浓厚的学术气氛也让他的实验室团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评学校2014年“凯原”十佳科研团队。

悉心传帮带,为同学成长发展铺路架桥

马澄斌在指导实验室的研究生

马澄斌特别注重对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未来的职业规划,帮助同学们从研究生阶段就积累优秀的履历和论文发表记录,从而能在毕业后争取到世界一流大学博士后职位等的垂青,为之后的独立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他入职密西根学院后发表的44篇国际期刊论文中,除了科研启动阶段和与国际同行的合著论文外,其他36篇论文(含32篇IEEE期刊和杂志论文)都以他的博士研究生为第一作者。目前已毕业的7名博士生在毕业前人均发表4-5篇专业领域内IEEE主流期刊论文。现任上海科技大学助理教授傅旻帆是马澄斌的首名博士毕业生,在毕业前以第一作者发表IEEE期刊论文6篇,其中2015年发表的首篇IEEE Trans. Power Electronics论文被Web of Science检索标注为发表年度与技术领域内最高1%的高引论文。在傅旻帆同学赴美从事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博士后期间,他继续和马老师在学术道路规划上保持了频繁的交流,以第一作者继续共著IEEE期刊论文4篇。

在从事国际学术活动时,马澄斌也力争通过在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展现我校教师的学术水平和良好精神面貌,并为实验室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锻炼沟通协作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他充分利用熟悉国际学术活动规律的长处,在每次国际会议前,都会与参会同学提前准备,解释国际学术会议与组织的运作方式,提醒同学们积极参与会议期间的相关交流活动,特别是各技术委员会的活动。他结合个人参与国际学术活动的经验,鼓励同学们参与国际学术组织和会议的各类志愿者活动,通过自己的服务工作展现风采,结识国际同行。目前,马澄斌培养的年轻博士毕业生队伍中,已经有1名担任了IEEE Industrial Electronics Technical News副编委,1名担任IEEE工业电子学会Wireless Power Transfer for Energy Storage Charging子技术委员会主席,1名担任guest editor(客座编委)参与IEEE Trans. Industrial Informatics专刊的组织工作。

马澄斌结合自身在学术成长道路上摸爬滚打的经验,热切地希望能为研究生同学们的成长发展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他和同学们一起提前准备和长期规划,争取在就学阶段打下较为扎实的科研基础和成绩;并在同学们毕业从事博士后的阶段,继续传授同学们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方法,悉心引导同学们为将来的独立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马澄斌在国外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学生里,有2名已回国在知名大学任教,另外2名(含留学生1名)也有志将来成为国际大学的教员。

名师名片

马澄斌,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2008 年8 月起在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任教,承担多门课程全英文教学工作。由于他在本科生/研究生课堂教学与大学生科创指导等方面的突出贡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和悉心投入,多次获颁校内外的各类教育奖项,包括2012 年度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014 年度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6 年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6年校优秀教师特等奖、2017 年度校“凯原”十佳教师、2020年度校教书育人奖等。他也指导多名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名下博士生以第一作者发表IEEE期刊论文32篇,毕业前人均4-5篇。研究生获市优秀毕业生、校首届学术之星(排名第一)、校优秀研究生毕业生(含留学生)、唐立新奖学金、校凯原十佳科研团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