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英文简称“MCM/ICM”,中文简称“美赛”)成绩揭晓,由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学生领衔的多支队伍在这场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的27205支队伍参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取多个奖项。其中,由密西根学院大二学生孙浩珈、涂义文和倪银晨组成的团队摘得获奖率仅为2.5%的特等奖提名奖(Finalist Winners)。继上周(5月11日)的赛事报道之后,我们特地对获奖团队进行专访,深入了解他们参加美赛的亲身体验和获奖心得。
团队成员介绍
四天时间如何高效高质地完成比赛?
美赛的整个过程仅有四天的时间准备,时间紧任务重,用到的知识面又十分广阔。如何合理地安排时间,从零开始一步步搭建起一篇严谨详实的论文,需要选手从海量的文献资料与数据当中提取自己所需要材料,在不疾不徐的步调上推进。一定要学会分清主次,把握好节奏,才能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孙浩珈:参加完美赛后,深刻感受到了合理的时间安排以及选题的重要性。制定好的时间线往往与实际进程有所出入,要随着进度的深入,不断修改计划、加快进度,才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在选题方面,要选择自己较有把握的、有思路的题目,这样在后续遇到其他困难时,也不至于手足无措。重新读题是完成选题后要做的第一件事——而并非开始分工、找数据。三个人需要一起逐字阅读题目,保证题意的正确理解,讨论并确定好每一个小问的解答思路后,才能开始分工。注意关键词的圈划、正确理解,建议用一个在线文档记录团队构思的方方面面。
倪银晨:美赛带给我的最大收获是考虑问题的思维模式,什么是应当详细考虑的主要矛盾,什么是所谓“拍脑袋”就可以决定的次要因素:合理简化模型与周全细致的考虑,缺一不可。
涂义文:在建模方面,一定要分清主次,找出问题的主要矛盾点,对于次要矛盾可以适当淡化,不要在无关紧要的地方过度复杂化问题。对于自己选定的模型,要创新性上下功夫,也要顾及模型的可行性。
对于团队成员来说,美赛的过程是一段非常难忘、开心的经历
在密院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作为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竞赛,美赛重点考察的是选手研究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而这些正是密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点课题和优势所在。在全英文的教学环境多元化的文化范围中,密院学子们不断去探索自己的兴趣,激发自己的潜能,运用所学知识,与团队紧密合作,在创造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孙浩珈:在密院,你可以在充分地探索自己的兴趣与潜力后,自由地选择专业;你也可以根据兴趣联系相应领域的教授,跟随着他们一起做科研,进实验室。在密院的学习生活中,我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用英语听、说、读、写已成为常态。这对我在比赛中的英文文献阅读和写作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密院的活动也十分丰富,参与这些学生组织提高了我的组织能力与领导能力。在密院学习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你可以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与今后的发展方向。
倪银晨:在密院学习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经常会组队完成一些小组作业与项目。每一次组队都需要与队友相互磨合、有效分工、互相鼓励,最终达成团队的目标。这次的美赛就是一次非常愉快的合作经历!此外,密院提供了非常多国外求学、交流的机会,不定期还有学长学姐、教授、校友来分享生涯规划方面的心得,是非常好的发展平台。
涂义文:密院自由开放和多元文化的环境让我在这里接触到来自全球的教授和同学。教授们来自世界的不同角落,学生们也来自世界各地,密院就像一个民族大熔炉一样。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得到专业教授的学术指导,还能在和教授与国际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吸纳多元的文化,了解很多有趣、不同的风俗、习惯,听到许多奇闻异事,可以充分拓展自己的国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