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画像:马平川,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以下简称密院)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2019级本科生,高中就读于浙江省平湖中学。2020-2021年国家奖学金、吴炯孙洁卓越奖学金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荣昶储才计划五期学员,密西根学院学生会传媒部部长。

石黑一雄在《长日将尽》中有这么一段话,“我们不将世界视为一架梯子,而更多地将其视为一个轮子”。来到密院我最大的收获便是找到自己所爱,追求自己所爱,不负自己所爱。

滴水穿石,砥砺中前行

刚进密院的时候其实自己很难适应高强度与全英文的教学环境,容易听不懂教授上课,然后经常也熬夜熬到很晚。但是对于白天没有搞懂的知识点,我会强迫自己当天就解决掉所有的疑问,比如下了课直接询问教授或者助教,从而不让问题堆积在一起导致无法跟上课程的进度。对于课堂上不太熟练的课程内容,我会逼迫自己依靠RC课(复习课)进行练习。通过维持这样的学习模式,我在大一秋季学期取得了还可以的成绩,也算是适应了大学新的学习环境。

在稳定了学院课程方面的学业之后,我开始想要去了解自己专业的各个方向与前景。我参加了学校SCDU(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生涯发展协会)举办的“星计划”活动,和小组成员们一起调研从2G到4G的发展历史以及未来5G的发展前景。后来我又分别加入了一个本科生科研课题组和电院的实验室研究路径搜索算法和做数据处理与时序研究。由于自己的专业知识有限,有些时候面对组内优秀的学长学姐会感到压力,有深深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但在一次次的尝试当中,我也学到了很多课程体系当中学不到的方法与知识,也逐渐地得到了进步,明确了自己以后的专业发展方向。

马平川和“星计划”的小组成员在结营仪式上

跳出枷锁,热爱中追求

除了专注于学业之外,我也积极参与学院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扩大自己的视野,追求自己的热爱。2020年的寒假我参与了学院青年志愿者队组织的支教活动,与身边同学一起前往云南洱源担任了一名小学英语老师。在任教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这批孩子的真诚与善良。回想这段经历,在短短的一个月里,孩子们和我实现了很好的双向交流,它启迪我应当思考我们能为他们带去什么,他们又能启发我什么。

马平川正在给孩子们上英语课

去年最幸运的事情莫过于加入了荣昶储才计划。在这里我认识了一批与自己志同道合的特别优秀的交大人。与他们交流会给我很大的启发与思考,会感觉大家在一起成长与进步的奇妙的感觉,也会为大家的真诚而感动不已。另外参加储才的活动也让我学会放低自己的姿态,避免落入宛如民国时期部分小知识分子的象牙塔之中。印象比较深的是去年12月参与的“低保”调研活动,当时我们一起去到了大团镇的“低保”家庭了解情况。之后,我的脑海里持续回荡着杨绛先生的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马平川和荣昶储才计划的同学们一起在年会上表演

另外,为了不让自己闲着,我先后在学联宣传中心与密院学生会传媒部担任一部分的学生工作。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喜欢做学生工作,另一方面也算是自己对摄影的执念。最近我也参与了线上U21全球可持续发展项目,以扩大自己的国际视野。我觉得学业外所有的经历带给我的,便是不被禁锢的灵魂与一颗具有人文情怀的心,让我敢于去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事物。

开放交融,多元中成长

在以“国际化”与“中西合作办学”为特色的密院,我在多元的环境中不断成长,逐渐成长为一个自信且有一颗“开放包容”心态的人。担任学院写作中心顾问给了我可以与国外的人文教授进一步交流的机会,让我了解到来自世界不同地方的人们的看法与观点。学院曾有一个可以和来自不同国家友人交流的英语口语社,我以“练习口语”为由逼迫自己去参加了几次活动,结果发现自己在锻炼英语能力的同时,更收获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友谊。此外密院设计的课程也极大地扩大了我的国际视野,让我了解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与学科背景。

马平川与写作中心小组成员和教授在午餐会上

马平川和同学们一起在口语社交流

来到密院,最大的收获便在于一次又一次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在多元交融的环境中不断地挑战自己。从做全英文的小组展示,到与留学生交流英语写作,再到联系外国友人一起制作“抗疫加油”视频,这一次次的经历让我不再惧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师生一起交流与共事,让我变得更加自信,也让自己的心态变得更加开放。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莫测,密院作为中西教育合璧的优秀学院必将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作为密院学子的我们也必将承担起时代所赋予我们的青年使命。而我也会以更加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地向前奔跑,追寻我的所爱,不负我的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