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密西根学院众多遍布全球顶尖高校的教职校友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带着胸怀世界的初心从交大出发,秉持心系祖国的使命回国任教,旨在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为人类带来更多研发突破。“饮水思源”是根植在他们心中不变的赤子情怀,“爱国荣校”是他们深厚务实的报国行动。是什么契机让他们走上科研教学之路?他们对未来的人才培养又有哪些期许?近期,我们推出校友对话录特辑,以访谈的形式走近这群教职校友,了解他们背后的成长故事。

校友名片:刘阳,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2014届机械工程专业本科校友,本科毕业后参加学院与密西根大学合作的本硕连读项目攻读机械工程硕士学位,随后继续攻读机械工程博士学位并于2019年毕业。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介入医疗器械设计和制造。

在密西根学院的求学经历对你的成长发展有什么影响?

密院是我工程启蒙的地方,也是梦想起飞的地方。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大二夏季学期VM235《热力学》的第二节课,Kwee-Yan Teh老师在超过百人的课堂上准确地叫出了我的名字,我震惊于一个外国老师在短时间内记住学生名字这件“小事”背后的用心和负责。在随后的课堂上,Kwee-Yan Teh老师的授课深入浅出、规范严谨,让我对工程思维的认识豁然开朗,对热力学的兴趣也大增。可以说,是Kwee-Yan Teh老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方法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也为我后来的学术道路奠定基础。怀着对热力学课程的浓厚兴趣,大三的时候我选择了跟张强老师做PRP(本科生研究项目)。对于一个从来没有过科研经历的本科生,能够走进航空发动机研究的实验室,我既陌生紧张又向往期待。张强老师完全消除了我的顾虑,他带我进课题组,非常耐心细致地带我走进科研的世界。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我对机械工程的兴趣更加浓厚、学业也更得心应手,多次担任VM235《热力学》、VM395《机械工程实验I》、VM495《机械工程实验II》的助教,也在大四的时候发表了一篇会议论文,这些都为我后来的科研道路做了很好的铺垫。

直到后来读硕读博自己当老师,我才明白密院本科学习的这段经历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多么宝贵。比如Horst Hohberger老师的数学课虽然难但让我的研究生课程轻松很多,孔令逊老师对于实验数据图表的严格要求让我在博士写文章的时候少走了一些弯路,王利坡老师对探究工程问题里物理意义的执着——虽然当时不理解——也随着自己科研的深入让我产生共鸣。密院有许多认真负责的好老师,可能作为学生在赶作业的时候对这些严格要求并不理解,但在以后的某一个时刻会你会突然意识到,他们是在培养你毕业后还能受用一生的能力。

刘阳(左二)与密院同学在密西根大学体育馆合照

如何看待学习机械工程专业的未来发展,以及交叉学科的必要性?

很多人对于机械工程的理解还停留在传统的制造行业,但机械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需求和方向,有了机械工程的专业基础,未来怎么走还是把握在自己手中。我的研究领域是医疗器械,很大程度是工科和医学的交叉学科,如果没有机械工程的基础,医疗器械相关的工作将很难开展。机械工程专业的学位,或者任何一个其他专业的学位,都不能限制我们未来的无限可能性。

本科期间,我还辅修了金融学作为第二专业,这在当时看起来跟工科没有太大关联,但这段经历也为后来做了铺垫。它一方面打开了我用经济学逻辑看待社会现象的全新视角,让我有了用数理逻辑解释经济问题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金融学的基础在后来的科研过程中也帮了我很多,为之后科研项目的产业化做了铺垫。

刘阳(左四)于2018年获得密西根商业挑战赛第一名

高校教职工作对你有怎样的吸引力?是什么吸引你回母校任教?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有一句名言,“你无法预见性地将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串联起来。只有在你回头看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这些点点滴滴(We canno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but we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 )。”人生所有的经历都是宝贵财富,这些经历最终会连点成线,帮助你成为与众不同的自己。现在回想起来,从刚进入密院的懵懂无知,到课堂上的醍醐灌顶,到科研中的发现热爱,再到学术上的小有所成,大部分时间里其实我是在摸索中前进,但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发现自我。教职工作带来的科研和时间自由,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以及科研成果可能造福人类的振奋感,都是我想成为一名高校教师的驱动力,成为一名像自己遇到的那样的好老师更是心中期许。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我也曾收到包括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等世界著名的生命科学及医学研究教学中心的几个offer,但相比于回到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与母校一道培养更多优秀的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又能见到熟悉的老师,回到久违的校园和教室,我想这很少有人能拒绝。

刘阳(后排左二)2014年本科毕业班级合照

对学弟学妹有什么建议和期许?

对于很多人来说,本科四年可能是最后一次系统学习如此广泛的知识,最后一次如此高频率地学习到新技能,最后一次比较自由地规划自己的时间,最后一次不用被相对功利且单一的指标评价。本科毕业后,不管是工作还是去研究生院,大部分人的生活开始走上类似的轨迹,这大概能解释为什么很多人都觉得“本科毕业后就觉得时间过得飞快”。所以,希望同学们珍惜当下,充分利用在学校的每时每刻,不负这成长最快的四年。作为过来人,我很理解同学们这个阶段会有迷茫彷徨、烦恼困惑,我也曾不知道要选择哪个专业,不知道要不要读博,甚至不知道博士要做什么课题。但是请同学们少些焦虑,多些实干,踏实走好当下的每一步,因为你今天积累的学识、技能、资源也许就是以后引导你走向与众不同的那一个个dot(人生节点)。

最近刚刚开始上课,我非常期待同学们能积极主动地多多参与到课堂中,我也希望能把自己的课堂内和课堂外所学所得毫无保留地跟同学们分享。如果能帮助同学们早日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热爱,那也会是我的荣幸,希望密院也成为你们梦想起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