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度国际大学生物理竞赛(The University Physics Competition,以下简称”UPC”)结果揭晓,以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学生为主的交大团队共计斩获4枚金牌、16枚银牌和15枚铜牌,其中4支金牌团队均来自密西根学院。据赛事官方统计数据,本次赛事共评选出9项金奖,占比为1.9%,我们特此对4支金牌团队进行深度专访,了解他们参加竞赛的亲身体会与获奖心得。

一、团队介绍:

江楠(主要负责研究方向确定与论文撰写)

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2022级电子与计算机工程(ECE)专业本科生,毕业于东莞东华高级中学。

许子钰(主要负责公式推导和物理模型构建)

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2022级电子与计算机工程(ECE)专业本科生,毕业于华中师大一附中。即将赴美国密西根大学参加双学位项目,就读机械工程(ME)专业。

顾家瑞(主要负责编写matlab代码并生成需要的图像)

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2022级电子与计算机工程(ECE)专业本科生,毕业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即将赴美国密西根大学参加双学位项目,就读机械工程(ME)专业。

 

二、参赛心得

Q1:在48小时赛程内,你认为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如何高效完成?

江楠我认为最大的挑战是制约因素和研究方向的确定。在本次比赛中,我们队伍选择的是太空跳水问题。在太空跳水中,影响其最大高度的因素非常的多:速度、加速度、热量、人体承受能力等等。如何确定我们要研究哪一个方向,是我们的首要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在经过队伍内的耐心讨论后,我们排除了许多看似是制约因素,但其实影响有限、对最大高度影响不大的制约条件。最终我们选择了从动力学和热力学两方面去计算最大高度。

许子钰: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进行小组沟通,我们在竞赛中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但是有些任务无法个人独立完成,有些任务又需要接替组员的任务完成,其中如果有些不够清楚的地方,可能会造成结果不符合要求。为了更高效地沟通,首先需要在整个过程中都积极交流进度,知晓团队每个人的工作情况,其次,可以利用线上协作平台,在开始工作前划定大致框架,之后不断更新自己的内容和进度,让大家对各自的工作都能有比较清晰的认知。

顾家瑞我认为最大的挑战是对于物理模型的建立。物理模型建立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后续的编程以及计算也都需要建立在物理模型的基础上。而想要高效地建立模型,我认为要先阅读相关资料,对于会发生的物理过程有大概了解,同时因为UPC研究的模型大都是开放性的,网上不会有标准的模拟,可以代入自己的一些点子,但是想法一定要在阅读论文之后仍然合理。

Q2:在密院的学习生活给你带来哪些成长收获?

江楠密院的培养是更全面化的,让我们对不同的领域的知识都有所了解,因此我们在队伍中都可以充当多面手的角色,这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们队伍的效率。密院也有多种国际交流项目,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同学和老师合作,拓宽了我的视野和思维。最后,我在密西根学院感受到了浓厚的创新氛围,激发了我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为我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许子钰首先,当然是英语的学术文章阅读和网络搜寻能力。在密院的学习生活中,一直锻炼我们自主在网上查找、分析各类学术资料,所以当我在比赛时需要搜索相关文献并提取其中的核心内容时,我表现得更加熟练自如。其次,是对项目的规划能力,密院的学习项目中涉及很多的小组作业和项目,锻炼了清晰规划项目并设定发展目标的能力,在面对各种新项目时,便有能力提前规划并有明确的方向,同时对于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所需时间能有个大致预期。

顾家瑞在密院的学习生活首先给我带来了对英语的熟练使用的能力,用英文撰写论文在以前是不敢想的,但是经过一年物理以及化学实验课中实验报告写作的积累,撰写UPC论文也就显得没有那么困难了。

Q3:有什么经验想要分享给下一届参赛者?

江楠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身体。竞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压力,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气馁,不要放弃,要相信自己和队友,要勇于尝试和改进。

许子钰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合理规划时间,并且每个阶段留出一些流动时间,比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且短时间难以解决,我个人的经验是在前期稍微抓紧一些时间,这样就算后期遇到问题也能有足够的时间解决。

顾家瑞论文不必等到建模和作图全部完成后才开始写,只要大致的模型建好了就可以先把假设、物理常数等写上去了,这样可以避免最后一天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