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000元开始打天下到年销售额将近3亿元,从当初的车间技工到如今的民营企业家,从10年内资助400多名寒门学子圆梦到创立密西根学院“俞黎明奖学金永久基金”,二十年来俞黎明先生和其所带领的浙江黎明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不忘初心,秉承“以人品铸精品,创中国第一, 世界一流”的企业理念,在大力振兴民族品牌的同时,也热心教育慈善事业,心系祖国的下一代。作为密西根学院首期校友创业论坛特邀嘉宾,俞黎明先生讲述了他白手起家的传奇故事。密西根学院07级校友、Robo Terra萝卜太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隋少龙,代表众多校友对话创业前辈俞黎明先生,共同探讨“创业那些事儿”。

123_副本

创业源自家庭的潜移默化和偶然机遇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定会成为2015年中国社会的新热潮。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像Robo Terra这样的众多科技微型企业破土而出、蓬勃壮大,而在20多年前中国,很难想象会有如今天这般的全民创业时代,隋少龙更多好奇的是在过去思想闭塞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俞黎明是如何开启创业之路的。
对于自己的创业缘由,俞黎明把它归结于是家庭的潜移默化和偶然的机遇。在他父辈的年代里,民营企业对于他来说还是个陌生词汇。父亲早年担任厂长的经历在他心里萌发了创业的种子,从小就对经营企业有向往的他在高中毕业时选择去军工厂学习专业技术和企业管理课程,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在家乡的轻纺机械厂工作,在乡镇企业里一干就是5年。
俞黎明回忆道,“那时候中国的汽车刚开始起步,就拿发动机里面最小的零件气门锁片来说, 94年左右夏利的国产化已经达到90%了,但这个零件还是依赖于进口。当时也是通过一个朋友听夏利厂厂长说起,‘如果这个零件能做到日本人的水平,就用你的配套’。”俞黎明骨子里不服输的精神和家国情怀驱使他萌生起建立民族品牌的念头,“因为这么一句话,激发起了我创业的斗志,开始创业了。”1994年8月,他创办了舟山市黎明气门锁片制造有限公司,也就是现在浙江黎明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的前身。

需要实力更需要民族使命感

从创业之初接不到任何订单到第二年负债20万,俞黎明的创业路在一开始就历经磨难。相比现下迅速发展的天使基金投资模式,没有资金没有人脉,白手起家的他光资本的原始积累就花了八年。然而八年的艰辛并没有使他放弃,从3000元资金租用四十平米厂房起步,在他的领导下,公司靠技术创新由小做大,产品占有率在国内市场上达到53%,实现了产业中国第一的目标。
谈到中国每两辆汽车中的一辆就有自己的产品时,俞黎明自豪地说:“现在为止给丰田配套了六年,我在这六年拿的是丰田最高奖,拿了五块奖牌,在中国的民营企业里是唯一的。今年上个月拿了两块牌子,一个是品质优秀,一个是原价,是中国唯一一家民营企业去上台领奖的,很不容易。”
对于自己的杰出成就,他谦虚地表示相比欧美制造大国,中国的制造业还有三十年的差距。这样的差距不光体现在技术上,还在于人才的创新培养上。俞黎明以日本企业为例,“日本企业从小就培养敬业,一个员工的创意可以丰富到一年提七百个议案,也就是说他一天要想两个点子出来,这就是忘我的工作,而它的制造业是全部靠自动化的。所以我切身体会在中国做汽车零部件,给中国企业留的时间最多是五年。这五年,我有一个指标,我的企业在三年后劳动生产力必须达到一百万(元每人)。在国外最低的已经是两百五十万,最高的是四百万。我不能一步跨越,我先要买好设备,然后找人才,不关是国内的人才,还需要国际的人才。”俞黎明认为密西根学院的培养“世界最好的工程师和领袖型人才”的教育理念正是契合了未来制造业的强烈需求,也是如今各大企业急缺的创新人才构成。
当下,德国的工业4.0战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俞黎明在交流中也提起了他对于未来工业4.0时代强烈的危机感,他认为“如果把你的命运和前程同民族与国家连在一起,你的创业会有无穷动力。”在中国生产的日系车里,日本丰田的零部件拥有高达80%的市场占有率,如果国产零件在质量、技术、成本上达到国际水平,这样的垄断和暴利也就不复存在。 “中国从来不缺勤劳智慧的人才,你需要有一种振兴民族产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

工业4.0时代下先就业再创业

如果说工业1.0是机械制造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与自动化时代,工业3.0是电子信息化时代。那么工业4.0则是通过人、设备与产品的沟通,打造一个高度灵活的智能制造模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别于新兴的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工科背景出身的校友如何在制造业领域创造出自己的一番事业成了论坛上普遍关注的话题。

DSC_0141副本_副本隋少龙代表校友赠予俞黎明先生交大校训“饮水思源”印章

对此,俞黎明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分析,未来的工业4.0对于正准备创业和已经在创业的校友来说机会是巨大的。中国制造业更多缺乏的是成熟的企业化管理和多年的经验累积。“如果说未来准备创业的,我还是希望你们毕业以后不要直接创业。我对我小孩的要求,本科是学发动机专业,现在研究生学工业管理。我跟他说好,回来就到日本丰田公司,你至少得通过3到5年,到世界一流的企业里,到世界500强去,熟悉它的流程和游戏规则,这正是中国企业所缺少的。这些都是机会,特别是搞自动化制造,这方面中国真的是短板。也许中国企业这一部分自动化能制造出来,但造出来的品质是什么样的,这需要积累。如果说你有机会到世界最好的公司去打工,去潜心研究,那未来肯定能创出一片新天地。。”
俞黎明建议校友们抓住在世界500强企业里工作的机会和创业伙伴,他谈到自己还在美国念书的孩子也和在座校友一样有创业的打算,“我小孩前两天给我打电话说,‘老爸,毕业以后能不能叫上几个比较牛的学霸一起创业,一起合作’。一部分是给自己的企业改造,第二个是因为这个需求太大。中国到2017年都是世界机械行业需求最高的国家,这对你们来说就是创业的机会,你不是找员工,而是找合作伙伴。”

传承感恩 躬行慈善教育事业

在浙江黎明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有这样一句话“关爱员工,满意客户,发展企业,回报社会。”这十六字箴言是俞黎明二十年来发展民族品牌和感恩社会的真实写照。2002年起,他制订了企业社会责任计划,开始结对扶贫资助困难大学生。2004年,他设立黎明慈善助学金,累计资助400多名寒门学子圆梦。2008年汶川地震,他第一时间向灾区捐款,并号召公司员工募集善款支援四川灾区。至今,在关爱员工、地震赈灾、圆梦助学、癌症康复等方面,已累计用于慈善资金捐资超过1400多万元。
DPP_13896
俞黎明与密西根学院有一种特别的情缘,从2014年成立“俞黎明学生中心”、设立“俞黎明奖助学金”,到现在的“俞黎明奖学金永久基金”,俞黎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对教育慈善事业的慷慨奉献。他感慨“搞慈善真的很幸福,特别是教育。我从04年开始起步的,那时候企业还小,一年(资助)两个人,现在每年慢慢在逐步增加,应该说目前一年有四十个孩子。” 同样是创办企业,但在投资教育事业上对他来说“这个幸福指数比我挣钱时高了十倍。”
对话中,隋少龙对于俞黎明在慈善教育事业上的身体力行深有感触。感恩是崇高的义务,不仅是以情动情的情感和心态,更是以德报德的行动和责任。俞黎明曾将自己资助过的学子比喻为希望的种子,“在感恩之心的呵护下,这些希望的种子必然绽放出幸福之花和开心之果。”他以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感恩情怀,为密西根学院的创业学子们勾勒出当代中国企业家反哺社会的动人侧影,也将未来的感恩接力棒交给下一代的创业校友们。 这些“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密西根学院学子在引领未来制造业的同时,也会不忘回报社会,将这样一种奉献作为永恒的事业传承下去。